1. 城鎮大全網
    2. 廣東

    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

    一、歷史概況
      1970年8月,中山縣決定選址橫門成立漁業公社,劃分小欖漁隊、黃布漁村、民眾漁隊、涌口門漁村、神灣漁隊、坦洲漁隊歸屬漁業公社管轄。1975年小欖漁村、黃圃漁村、神灣漁隊、民眾漁村分別從原來的鎮或公社搬遷來橫門漁業公社定居,涌口門漁村漁民仍在沖口門定居。1986年漁業公社改稱橫門鎮,成立橫門居委會,1992年沖口門漁村劃出橫門鎮屬南朗鎮管轄,1998年翠亨、南朗、橫門實行三鎮合并,橫門社區居委會來源于2001年12月,行政村調整合并時將原來的民眾、小欖、黃圃、沖口門四條漁村撤銷,實行村改居,并入原來橫門居委會,組建成橫門社區居委會,轄4個居民小組(后于2005年7月資產合并撤銷了小組)。
      原橫門居委會,成立于1986年12月,人員均是原橫門鎮當地企事業單位。
      黃圃漁村,因漁民來自本市黃圃而故名。1950年在黃圃鎮組織黃圃漁業小組。1958年稱為漁業營。1959年為漁業隊,1975年遷橫門定居。1983年稱黃圃漁村至2001年12月合并入橫門社區居委會。
      小欖漁村,因漁民來自小欖而故名。他們原是新會、順德、南海、中山等地的流動漁民。1950年集中在小欖鎮組成小欖捕魚隊。1970年劃歸橫門漁業公社,1975年遷橫門定居稱小欖漁業大隊,1983年稱小欖漁村,2001年12月合并入橫門社區居委會。
      民眾漁村,因漁民來自民眾水鄉而故名。1958年民眾公社集中所屬捕魚的社員建立民眾漁業營,駐民眾裕安圍,1961年改為漁業大隊,1974年遷橫門定居,1983年稱民眾漁村,2001年12月合并橫門社區居委會。
      沖口門漁村,在南朗鎮東北部,因附近水產資源豐富,據傳100多年前有人在此聚居捕魚,村在內河的出入口處,故名。1950年組織漁業小組,1950年改為涌口門漁業隊,屬南朗公社管轄,1951年成立新民鄉。1970年橫門成立漁業公社后,涌口門漁村屬橫門漁業公社管轄,1983年稱涌口門漁村。1992年由橫門鎮劃出涌口門漁村歸入南朗鎮管轄。涌口門漁村于2001年12月合并橫門社區居委會。
      二、地理位置
      橫門社區居委會位于南朗鎮東北部,背山向海,東面、東北面為橫門水道,東南面為新橫欖公路,以十頃沖為界,西面為橫門市場以西與南朗鎮華照十頃村接壤,西北面山坡山地為華照村谷圍山、芙蓉山。北面:橫門大橋、石化公司與火炬開發區茂生村相接。
      另:第四居民小組沖口門,東:東北面為市圍墾公司圍墾堤圍,南面為南朗鎮沖口村竹山,西:西北面以下欄水閘為界,與南朗鎮沖口村上欄接壤。
      三、基本情況。
      現本社區總人口2269人,其中漁民占近80%,以從事出海捕撈生產為主,其余人口均為原橫門鎮當地企事業單位。全社區約有200多艘漁船,130多艘自用船。社區集體經濟十分薄弱,既沒有土地資源也沒有企業,全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約20萬元,社區日常運作經費全靠上級政府部門大力支持解決。
      橫門社區居委會總面積482.6畝,其中耕地面積126.00畝。
      橫門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以最低繳費標準實現了城保全覆蓋,201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老人均每人每月可領取745元退休金,2011年1月1日后退休的老人均每人每月可領取600元退休金,真正實現了“老有所養”的夢想,解決了廣大漁民的后顧之憂。另外,居民還免費享受門診醫療保險和住院基本醫療保險待遇。

    廣東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

    轉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www.faikee.net/100231509.html

  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与人